昨晚2: 30,刺耳的电话铃声把我从梦中惊醒。当我看到那是千里之外的我大哥电话时,我顿时惊出一身冷汗。第六感觉是出事了。肯定是86个老母亲生病了。我吓坏了,声音颤抖,语无伦次地问大哥:“大哥,怎么了,我妈妈病了吗?”
“是的,我起床去了厕所。当我看到妈妈的门开着时,我推开门,看到妈妈在床边爬着。房子里我妈的厕所都是便便,估计我拉肚子了。”大哥说说事情的大致情况。大哥把我妈抱上床,给她擦洗马桶,给她倒了一杯热水吃了点药。并且仔细问我妈怎么了,哪里疼!
还好我妈头脑清醒。她没说别的,只是胳膊有点疼。屋外寒风呼啸,漆黑的夜晚,大面积的积雪漫天飞舞。多年未遇的大雪和极度寒冷使夜晚看起来更暗、更长、更冷、更可怕.
从外面看着大学到脚踝,大哥不寒而栗。我大哥从头到脚都被冷风吹得睁不开眼睛。大哥挣扎着搬到小区,的诊所给我妈吃了止泻药和止痛膏,然后回家给我妈吃药,把止痛膏抹在我妈胳膊上。真的很辛苦。也是六十多岁的大哥!
也许大哥年纪大了,有很多想法。给妈妈收拾好一切,可是大哥快死了。我再也睡不着了。给我们打几个电话到电话,告诉我们情况。大哥怕86岁的母亲病重出事。
第二天早上,我大哥、二姐和两个侄子开车送我妈去医院。汽车在积雪的路上艰难地行驶。路上全是冰冻的雪,又滑又硬。
去医院诊治母亲的医生直接告诉大哥和侄子,小骨折需要手术治疗。
两个侄子跑下了上楼,办理,办理了住院手续,验血、验尿、心电图.并做了一系列检查,为手术前的全面检查做准备。
两个侄子忙着办各种手续,交各种费用。大哥和二姐看着妈妈,叫我们电话告诉妈妈手术的事!
还好我11: 20进手术室,下午3: 00离开手术室。离家很远的二哥二姐,和我在痛苦中匆匆度过的时光。我在心里默默的向妈妈祈祷妈妈手术成功。
上帝保佑,妈妈手术很顺利。手术后,我的大哥、二姐、二姐夫也一直是我的侄子,侄子和孙子都来看望我的母亲,但在全身麻醉下还没有完全醒过来。
从妈妈启动手术室彻底醒来的那一刻起,我们的心就怦怦直跳。妈妈看了看家人,又看了看曾孙。示意孩子们回家。这么冷的天不要让孩子感冒!
听大侄子说,医生说要在医院住十天半月,感谢家里的亲戚!又得辛苦大哥和侄子在家里和医院之间来回奔波。
祝妈妈早日康复!
其实我妈是我们村最幸福的老人,村里的人都羡慕我妈晚年的幸福生活。村里很多中年妇女以母亲现在的生活为标杆,希望自己晚年能过上母亲的晚年,这才是最大的幸福!
妈妈是他们英雄妈妈时代的缩影。在鼓励更多孩子的政策下,他们听从了党的话。用现在的语言来说,都是好公民,听话的公民。生于民初的母亲,依然有着多生孩子多幸福的传统观念。所以鼓励多生孩子的政策,多生孩子多幸福的传统观念,听话的好公民自然就成了那个时代多生孩子多女人的英雄妈妈。
我母亲抚养了我们五个兄弟姐妹。她在生活中遭受了太多的痛苦和疲劳
妈妈的辛苦和努力不是白费的,付出会有回报的。乌鸦反母乳喂养,羊跪在胸前。我带着母亲去瞻仰她一生中最受崇敬的毛主席遗容。让她亲自送花给心爱的毛主席。带她去她梦里的天安门,参观故宫,在天安门广场和故宫前给她拍照。
别看你妈年纪大了,但思想在进步。老人要求爬南京中山陵,参观陵墓。我妈十几年前去过中山陵,认真听工作人员讲解孙中山的生平事迹,看了石雕大理孙中山先生的石刻画像我妈七十多岁一口气爬上来了!
2017年国庆,大姐带她去南京小住,妈妈又去了中山陵。大姐和二姐都劝阻妈妈爬中山陵。首先,她爬上去参观了它。第二,现在她老了,85岁了,还能爬吗?
有信仰的人,随时都能成就大事。我妈,凭着对孙中山先生的信仰,在八十五岁的时候等着中山陵!在中山陵山顶,很多人给妈妈竖起了大拇指!
二哥带我妈去看上海电视塔,带我妈逛黄浦江,带她去南京路逛街。让妈妈看到熙熙攘攘的上海,让她知道南北方不同的生活习俗,体验饮食上的差异!
平时大哥大嫂对我妈都很听话。她很孝顺,照顾日常生活。现在同一个家庭下有很多子子孙孙,有一幅家庭幸福和谐的画面。
别说别人羡慕我妈晚年的幸福生活,我也是。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,我们不幸的70后是拥有最好的独生子女政策的执行人。
在该结婚的年龄,提倡晚婚晚育。在我们应该生孩子的年纪,国家适应计划生育,“一对夫妻只需要一个孩子”,“国家帮你养老”,“你想发财,就少生几个孩子,多种几棵树”……这些到处都是的口号,至今记忆犹新。在我们不能生育的年龄,国家奖励生育二胎的政策.
我们和谁有深仇大恨,倒霉的70后?“这么好的政策”赶上70后了吗?记得在一本杂志上看过关于70后的话题:70后是最后一批赡养老人的人,也是第一批没有赡养的人。
我不知道这句话的真相,希望不是像传说中那样,但至少说明了我们七十年代后的悲哀!
我们都是独生子女,都是一个孩子的父母,但是等我们老了,衣食住行谁来负责?
哪里会有我妈的生活,在外打工的孩子可以带她去旅游,不同的城市,家里的女儿照顾她的日常生活,有钱有势,贡献大,把她妈的晚年照顾的井井有条。睡前有人端茶倒水,让医生喂药。人家照顾日常生活!但是我们呢?
七十年代后,我们只有一个孩子,平时工作忙的孩子都在跑来跑去。还有自己的后代要养。哪里有时间照顾我们?
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生活方式,对吗?我母亲的仍然是中国-style传统的养老方式。我把你当小孩养,你养我的老家庭养老。
但是我们这一代人出生在不同的时代,成长在不同的时代,遇到了不同的政策。当然,我们的养老方式肯定是不一样的。
我们这一代人老了怎么办?哪里养老?谁来支持我们?都是大问题,都是值得深思的大问题?
从我们的生活经验来看,养老院是我们这一代人为我们的孩子减轻负担、为我们自己过上幸福的晚年以及在家庭!拥有一个和谐和幸福的社会的最佳地方
有一个集体的管理模式,一个普通的工作人员,相似的生活经历,和同样的老人生活!虽然我们有不同的爱好,不同的饮食习惯,不同的性格特点,但是我们有着相同的时代,共同的特点!很大的共性:我们是独生子女的父母!我们都只有一个孩子!
我想过我的晚年生活。我和志同道合的人、性格相似的人、朋友和家人约好了去找一个我喜欢的美丽的养老院。你准备好养老了吗?
我的真名是陈艳丽,笔名是梅娟,河南人。她现在住在唐山市丰润区。中国优秀短篇文学冀东分会会员,文章发表于《唐山广播电视报》等网络媒体!
梅娟,有着梅花般不畏严寒的精神,有着杜鹃花般的激情。我更喜欢文学和诗歌。
工作之余,我喜欢阅读文学书籍,从诗歌和书籍中吸取精华,补充精神营养,偶尔表达一下对生活的感受。
下一篇:梦养老院介绍了老年人嗜睡的原因